学生教育是一个难题,尤其是青春期的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行为,对很多的事情也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又到了青春期萌动的时候,是家长最头疼的时候。
在管教的时候稍有不慎就是出现一系列的后续问题,家长真的烦不胜烦。
青春期到来的时候,是纯洁而美好的,对异性的态度也会发生一些转变,会不自觉地被一些人吸引开始“小鹿乱撞”,更会比较在意自己的形象,生怕会给自己在意的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而初高中阶段也是早恋最严重的高峰期,学生们都是会偷偷摸摸的谈起恋爱。
可随着时代的变化,00后慢慢长大,因为从小就生活在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下,学生的思想也更加的成熟、前卫,家长也是更加担心学生过早的成熟会加重早恋的现象,可现实反而是相反的,现在的学生早恋的现象却是一直在减少。
对于现在这样的现象也是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而有一位班主任看到后也是做出了总结。
首先就是现在的家长基本上都是80、90后了,他们对于早恋的定义和以往不太一样了,相对也是比较公正。
在以前的时候家长只要是看到异性的两个学生走在一起,都好像是见到了“洪水猛兽”,就开始了滔滔不绝的“政治课”,这让曾经经历过这些的80、90后真的是十分的反感,到了自己成为父母之后也是能够感同身受,自然对于学生和异性之间的相处也就能够更加的看开,会比较开明。
其次是现在的学生思想上都是比较早熟的,也正是因为学生在思维的早熟,也更加的清楚“有可为和有可不为”,不会把精力浪费在其他事情上,对于自己和想要什么多是有清晰的认知。
以前的学生会以叛逆来对抗家长,只要是家长和老师喜欢的他们偏偏不做,越是不让的越是做得开心,而现在的学生认为“恋爱脑”太可笑,学习才是正道。
第三当代学生的生活是比较丰富的,休息的时候可以有更多的游戏可以玩,手机可以刷,实在是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和经历去了解和照顾一个人,只会是分担自己的精力,在现在的学生眼里就是“手机不好玩还是游戏太无聊,非找找对象”。
最后就是现在的学生真的很现实,对于感情也是更加的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这位班主任说无意间听到过班里的一位女同学说“某同学就他那样的条件,还想追到我,也太天真了吧”,也是这样的话让班主任觉得自己的担心都是多余的,现在的学生虽然年级不小,但是已经开始讲究“门当户对”了。
不得不说这些原因都能看得出来现在的学生都堪称是人间清醒。
青春期学生处于敏感阶段家长要注意教育方式,避免激化问题
进入初高中的学生,已经是从懵懂无知开始建立了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思想,有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方式,但是因为各方面都还不成熟健全,很容易会存在一些误区,这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指引学生能够积极向上的思考和看待问题。
很多家长会觉得青春期的学生叛逆难管教,认为学生是不懂事,其实很大原因都是因为家长的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家长在教育学生上都是比较喜欢说教的方式,每次遇到问题都是长篇大论,或者是强制要求学生不准这不准那,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和想法。
进入青春期的学生其实是很需要家长的帮助,学生在很多问题上虽然有自己的想法,但是还不成熟,并且也会存在很多的困惑,家长的正确引导和帮助,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意识和思维模式,这对学生的以后成长都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笔者看来学生之所以叛逆无非是认为家长不理解自己或者是不管怎么做家长都不能满意,而早恋的原因也是因为家长的关爱太少。
所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寻找温暖,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应该是先反思自己的教育是否出现问题,以及是不是对学生的关心太少了,不要总是想着指责学生的不是。
家长和学生都是第一次应该一起成长,互相监督改变
学生本就是在成长阶段,需要不断的学习各种知识,而家长也是初次成为父母,都是没有经验的两个人,需要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学生在成长的时候家长不能原地不动,也应该是随着学生的长大和改变,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针对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
家长应该多听一听学生的想法的建议,适当的放低姿态和学生站在同样的角度上看待问题,学会换位思考,适当的放手让学生有自己独立空间,尊重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性格和行为。
学生的学习压力已经很大了,家长不应该再给学生太多的压力,反而应该是适当的为学生减压,不要总是将成绩挂在嘴边,学生的生活中不应该只有学习这一件事,应该是五彩缤纷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应该鼓励学生多多走出去见识更多的世界,开阔眼界,否则就算是成绩再好,也只会变成一个“死读书”的人。
几年前热播的电视剧《小舍得》中,佟大为饰演的父亲在辅导女儿学习的过程中大发雷霆大声训斥,这种过激的方式将孩子吓到边哭边吐。
这段剧情迅速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
佟大为本人也发了一条长微博,分享了家庭教育的观点:
请滑动阅览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戳中了许多家长的心: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而不是骂出来的。”
好孩子真是夸出来的吗?
夸孩子的正面效应
「夸」在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表扬、鼓励。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罗森塔尔效应
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通过验证提出的,简单来说,就是在某一方面肯定一个人,这个人就会往这一方面去努力,进而取得预期的成果。这其实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
如果家长能把这个方法用在孩子教育上,多夸夸孩子,也会起到正向的效果:
1. 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经常被夸赞的孩子,因为获得了别人的认可,内心就会变得很自信。孩子从小的教育环境,对他们的心境影响很大。如果家长总说孩子这做不好那做不好,还是个调皮捣蛋的坏孩子,那么孩子在内心就会认同这些标签,做事情就没有了自信。
2. 让孩子以积极的心态应对人际交往
经常被夸赞的孩子,会感觉内心非常温暖,还能感受到家长满满的爱。一个心中有爱的孩子,在与他人交往时,必然会把这种爱传递出去,以积极的心态应对人际交往。
3. 让孩子敢于挑战和突破自我
经常被夸赞的孩子,增强了自信心,做事的时候就会更加大胆。所以,在做一个比较难的事情时,他们就会更加有勇气,敢于去挑战和突破自我,长大更容易成功成才。
夸孩子的负面效应
那么,是不是只要每天都铆足力使劲夸,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好?
有位妈妈分享了这样的经历:
三岁多的儿子现在脸皮特别薄,在家不用说打骂,一句严厉的话就能委屈地大哭一场,一天能哭N次。在幼儿园也是,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哭大闹。
而且老师说我儿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总是寻求外界的认可,他做的每一件事几乎都需要你来关注和肯定:
——老师,这是我的水杯吧?我想喝水了。
——老师,我这样画行吗?好看吗?
并且在探索学习中,经常出现畏难情绪,非常容易放弃,对自己擅长或者喜欢的事很有热情,但面对有难度的事,就很抵触,不愿尝试,害怕失败。
后来经过了解,原来是孩子被家长保护的太过,接受的正面夸奖太多了,承担的负面压力太少了。
这位妈妈依然不解:
「不是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吗?所以我们几乎事事都夸,为的就是能够给他更多鼓励,建立自信。怎么反而还让孩子失去了自信,不愿意尝试呢?」
到底要不要夸孩子
首先要肯定的是,夸奖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非常必要的。
著名儿童学家阿黛尔•法伯说:“永远不要低估了你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力。”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评价,是他们认识自己的来源。
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
鼓励孩子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重点在于给予孩子自尊和成就感。
正确的鼓励可以激发孩子坚持好的行为,并通过这种坚持实现深刻的自我认同。
所以说夸孩子是没错的,但不是所有行为都需要夸。
家长们看自己的孩子都是自带光环的,孩子的每一个成长细节都是值得惊叹和赞美的。
但是很多时候,孩子的自然行为带来的结果就够她满足了,这个时候陈述事实对孩子就已经是一种鼓励了。
你可以说:
“今天吃饭没有撒到外面很不错”
“你的成绩有提高说明你更加努力了”
此外,很多完全在孩子能力范围内的事,也不需要重复夸奖。孩子们并不喜欢自己做了一件很简单的事,家长都要追着表扬。一些分内力所能及之事,不需要大张旗鼓的表彰。
过度和不正确的夸奖,容易让孩子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1.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好强。在人群里只能自己是焦点,如果被别人超越,容易嫉妒。
2.出现表扬依赖,独立性变差。做事之前或之后都需要征求别人的意见,需要在别人的肯定中肯定自己。
3.形成固定型思维,不愿尝试。不愿接受挑战新事物,遇到困难容易放弃,只愿意做自己得心应手的事。
4.出现表扬麻木。夸不夸一个样,也就失去了夸奖的意义。
夸孩子要有正确的“姿势”
美国斯坦福大学行为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和她的团队通过四轮实验展示了该如何正确的夸奖孩子:
第一轮测试
题目是非常简单的拼图,几乎所有孩子都能出色地完成。
测试完成后,研究人员随机把孩子们分成两组,一组孩子听到的是关于智商的夸奖,比如“你很聪明,在拼图方面很有天赋。”
而另外一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关于努力的夸奖,比如“刚才你一定很努力,所以表现得棒极了。”
第二轮测试
这轮是自由选择难度。结果发现,在第一轮中被夸奖努力的孩子中有90%选择了难度较大的任务,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大部分选择了简单的任务。
第三轮测试
研究人员选择了超纲的内容,故意让孩子们遭受挫折,结果孩子们都失败了。
但那些被夸努力的孩子,认为失败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所以在测试中非常投入,并努力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难题。
而那些被夸聪明的孩子,则认为失败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在测试中他们一直很紧张,抓耳挠腮,做不出题就很沮丧。
第四轮测试
这次的题目和第一轮一样简单,但结果却仍然大不相同。
那些被夸奖努力的孩子,第四轮的分数比第一次提高了30%,而被夸奖聪明的孩子,他们的得分与第一次相比,反而退步了20%。
为什么夸奖用词的不同,到最后却产生了这么大的差异?
关键点就在于给孩子灌输的是成长型心智模式,还是固定型心智模式。
固定型思维模式
孩子认为自己的能力和智慧等由先天决定,后天改变的空间不大。
当我们夸孩子聪明时,等于是在告诉他们,为了保持聪明,不要冒可能犯错的险。
这些孩子会不自觉得看轻努力的重要性:我很聪明,我不用那么用功,努力等于向大家承认自己不够聪明。
成长型思维模式
孩子认为自己的能力有先天的部分因素,但通过后天的努力可以改变。
当我们用“努力”“勤奋”等词语来夸孩子,就容易使其形成成长型思维模式。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这才是真正的夸,是有针对性地鼓励孩子,给予孩子自尊和成就感。
日常我们在夸奖孩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夸具体不夸全部
“你真棒”,这样的表扬随处都能够听到。
家长随口的夸奖,可能意识不到会带来怎样的消极影响,总是笼统地表扬孩子,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也许孩子只是端了一次饭,妈妈与其兴高采烈地表示“好孩子,你真棒”,不如告诉他“谢谢你帮妈妈端饭,妈妈很开心”。
有针对性的具体表扬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并且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如何努力。
2. 夸努力不夸聪明
“你真聪明!”又一个家长惯用的评语。
家长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如果都用“聪明”来定义,结果只能是让孩子觉得好成绩是与聪明划等号,一方面他会变得“自负”而非“自信”。
当他们面对挑战时,就会采取回避,因为不想出现与聪明不相符的结果。
赞赏孩子的时候,多夸奖孩子后天习得的优点,让孩子获得努力之后得来的成就感。
3. 夸事实不夸人格
“好孩子”这样的话是典型的“夸人格”,家长们会无心地将其挂在嘴。但“好”是一个很虚无的概念,如果孩子总被扣上这样一顶帽子,对他反而是种压力。
成年人也是,当身边人不断夸奖你时,开始还会沾沾自喜,但慢慢地就会感觉到压力,甚至不想做得完美,以便得到喘息的机会。
如果家长的称赞总是“言过其实”,孩子也会有压力,觉得自己不配这样的赞美。
对孩子真正的鼓励,会给孩子满满的自信和挑战未知的勇气,会让孩子找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
有效的夸,才不浪费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契机。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
顺手点击文末四符
分享收藏在看点赞
这是我们坚持不断
持续不停更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