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湖北新闻资讯网  今天是 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最新!北京中小学未来面临约40万个学位缺口!这些升学新动向值得关注


由于学龄人口规模变化,教育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1月22日,北京市人大教育代表组长刘林告诉界面教育,在今年的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他将重点关注北京学位及空间资源问题,建议统筹推进学位供给。

“如在京本科招生规模保持不变,高考本科录取率将出现‘断崖式’下降,会引发负面影响。为保持录取水平基本稳定,需争取全国高校在京扩大招生,尤其要依靠北京市属高校。”刘林说道。

刘林预计,未来北京市中小学学位缺口约40万。其中,北京户籍高考考生规模持续增加,2035年将达到16万人左右。而北京市属高校办学空间总体处于紧绷状态,当前教育资源短板非常突出。面临学位缺口要如何破局? 具体内容一起来看——

建议统筹推进资源供给,应对学位缺口问题

中小学面临学位缺口

北京市适龄入学人口规模正在持续增加。2003-2016年,户籍出生人口从4.5万人逐步增加至20.5万人,陡增四倍。2017年后,出生人口逐步下降。当前,从小学到大学的适龄入学人口,正对应着户籍出生人口的上升阶段,对教育资源的需求持续增加。

刘林指出,未来北京市中小学学位缺口约40万。分学段看,北京普通高中2023年在校生规模21.7万人,将保持十年的持续增长势头,2033年达到峰值,学位缺口为21万个左右

北京初中2023年在校生37万人,当前正处于持续增加阶段,预计2030年达到峰值,增幅超50%,目前还有19万个学位缺口

北京市小学在校生规模2023年首次突破110万人,2025年将达到峰值117.5万人左右,目前还有两万个左右的学位缺口。

为解决学位缺口问题,北京各区在新的一年都有增加学位的计划。

据北京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东城区将增加中学学位5000个、普惠托位600个;海淀、朝阳、昌平区将分别增加中小学学位8000、4560、5100个。丰台区新建教育载体建筑总量11万平方米,可新增学位近万个。

高考生规模持续增加

刘林预计,未来十余年,北京户籍高考考生规模持续增加,2035年将达到16万人左右。

2023年北京高考统考报名考生6.1万人,比上年增加1.2万人,增幅23.1%。通过适度扩招,北京市实现本科录取率76%,2022年为80%。

如在京本科招生规模保持不变,高考本科录取率将出现“断崖式”下降,会引发负面影响。

他建议,为保持录取水平基本稳定,需争取全国高校在京扩大招生,尤其要依靠北京市属高校,其承接了全市80%以上的高考升学人数。

按当前生源变化,刘林预计2024年市属高校办学规模将增加两万人,2025年增加三万人,2026-2027年再增加七万人,学生规模达到47万人左右,预计2035年市属高校学生规模达到75万人左右,相比2023年增加40万人。

市属高校空间资源缺口较大

刘林表示,当前北京市属高校的空间资源缺口较大,未来更趋严峻。

据刘林了解,北京市属高校办学空间总体处于紧绷状态,当前教育资源短板非常突出。比如,80%的市属高校办学条件不达标,宿舍面积缺口达70万平方米。

他以某艺术院校为例,虽然该校已跻身国际知名高校行列,但现有占地面积仅为城市节约用地标准的59%,建筑面积仅为标准的56%,用地和用房严重不达标。

此外,几所招生大校的生均宿舍面积仅为标准的50%左右,成为制约办学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

针对北京中小学面临学位缺口,高考人数逐年上升,而市属高校现有条件有限的现况,刘林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第一,实行高位统筹。校舍、师资等教育资源的配置,涉及发改、财政、规划、人社、建委、教委等多部门和各区,且需求量大、周期较长、任务艰巨,必须高位统筹,才能及时应对学龄人口增长的挑战,科学有效解决问题。

他建议,由市委市政府重要领导牵头,相关委办局参加,组成专项工作组,组织专门力量进行深入调研,提出对策,倒排“工期”,统筹推进。

第二,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潜力。各区可通过小学初中贯通、初中高中联办、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合作、集团化办学等模式,打通不同学段、不同学校之间壁垒,实行校舍等资源共享,从而使配置更合理高效。

另外,市有关部门进一步统筹疏解腾退空间的利用,进一步挖掘国有单位空余、闲置的房屋资源潜力,对于符合中小学标准的空间进行改造,扩充中小学校舍来源渠道,避免走学龄人口增长期大规模新、下降期大量闲置的老路。

第三,各区选取一些在校生规模大、办学条件相对紧张的优质初中高中校,通过现有校园改扩建、就近建设分校区等形式支持上述学校进行校舍扩建与师资扩充。

一方面,应对学龄人口增长、增加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另一方面,待到学龄人口下降时,上述学校可利用新增空间缓解办学条件紧张的状况,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

第四,针对高考人数逐年上升而市属高校现有条件紧绷的突出矛盾,建议启动新一轮疏解计划,推动部分市属高校在高等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郊区建设新校区。

同时加强与环京地带的河北市县合作,改造一些现有空余校舍,设立新校区,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平台,缓解我市高考入学高峰压力,也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新贡献。

第五,针对部分北京学生不愿意报考外地高校问题,一方面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力度,同时进一步优化外地校北京生源毕业生返京就业、考研等方面的服务措施,解决学生及家长的后顾之忧。

另一方面,积极与外地的国内重点院校建立更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外地一流院校一流专业扩大在京招生规模,让更多的本市市民子女享受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

幼升小人数趋于稳定,学位压力逐年上移

业内人士分析,户籍出生人口的快速增长,给各区的学位供给带来整体压力。如果再加上非京籍、人户分离等情况,学位承载压力变得更大。

据了解,2023年北京幼升小人数达到了近年来的“最”高峰。小学入学人数的涨幅呈现出迅猛之势,部分热点区县的增长幅度堪称“井喷”!


(来源: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信息中心官网)

业内专家指出,户籍出生人口的大幅增加,客观上抬高了幼升小以及未来小升初的入学门槛,这种趋势在海淀、西城、东城等热点区域体现得尤为突出。

好在,北京幼升小人数不会无限地增长下去。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后北京新生儿数量开始减少,学位紧缺的现象将会逐渐得到改变。可以预见的是,前年和去年的北京幼升小会是近年来入学人数的高峰,年起幼升小入学压力将会有所缓解,而学位压力将会逐渐上移。

面对未来变化,如何规划助力孩子成长?

接下来的几年里,北京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人数整体仍处于高位增长的态势。面对升学人数的变化,家长如何提前规划,帮助孩子从容面对升学关卡?

首先,家长应该意识到,由于学生人数整体上高位增长的态势,往后数年中招、高招压力会可能会逐年加剧,想上普高,想读一所好大学可能会越来越难。但是,等到这波人口高峰过去,以上压力自然会有所缓解。

可以预见的是,近几年中考、高考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为了缓解升学压力,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未来势必都要进行扩招。但是,扩招不可能无限度地进行下去,新增学位能否填补学位缺口,京城教育圈将会持续关注。

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家长除了关注孩子的学业水平,还应鼓励孩子学习多样化的技能,兼具人文与科学素养,成为拥有复合技能的通才。多把目光投向孩子自身的性格、特点、特长,以及孩子目前欠缺的底层能力,比如好奇心、创造力、阅读力、表达力等等。

其次,未来各区会通过小学初中贯通、初中高中联办、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合作、集团化办学等模式,为孩子提供多样化的升学通道,而具有创新思维的拔尖创新人才将会得到更多的升学机会。

再次,北京新中考改革方案,还有北京课程改革年首次期末大考的试卷,无不传递出这样一个信号:靠勤奋刷题、超前学习就能拿高分的时代一去不返。

为了在未来可能更加激烈的中考、高考中脱颖而出,孩子要从小培养数理思维和综合素养,不能靠机械刷题,不能靠死记硬背,而要依靠自主思考和不断地总结、反思。

此外,市属高校毕竟容量有限,未来可能会有大批北京的孩子出京读大学。所以,孩子上高中后,家长应助力他们做好生涯规划和志愿填报,在成绩、兴趣、专长之间,在院校、地域、专业之间做好平衡。

最后,面对学位缺口和升学压力,建议家长始终把孩子的身心健康摆在第一位。无论是北京中考体育改革,还是教育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北京中小学势必会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知识能改变命运没有错,但要以身心健康为前提。只要孩子拥有对生活的热爱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未来就存在无限的可能。

教育之路千条万条,怎么谋划和选择,家长更需向内寻求答案。因为无论如何,合适的答案始终掌握在每个家庭自己手中。

编辑|京教君

内容来源|界面新闻、京城教育圈


今日推荐视频


欢迎扫码加入

京教圈学习交流群

注意!微信算法改版了!

圈友们要是不给京城教育圈加星标,

可能就收不到京城教育圈的推文了,

所以,亲们一定一定一定要加星标!

重要的话说三遍!

然后,多点在看、多点赞、多分享,

不然我们就要失去彼此了……

亲们,快加星标,风里雨里,

京教君在这里等你!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湖北新闻资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